《云南映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它是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成为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典力作。
《云南映象》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
云南映象看点
·演员:75%来自山寨
《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他们血液中本来就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这些演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当时杨丽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干着农活。据杨丽萍本人说,之所以大量起用业余演员,主要是许多专业舞蹈演员没有民间的味道,他们一直在民间的圈子外寻找那种感觉。而这些民间演员在生活中就唱那些歌跳那些舞,他们的歌舞充满了生命的勃发,这是专业演员不具有的。在排练时,杨丽萍只需要指导他们习惯舞台表演就行了。
·表演:红土原汁民族原态
全剧共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等七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肢体语言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即使是女子擂鼓的时候,也让人感受到来自红土地蓬勃的生命力。最后是以杨丽萍领舞,60只“孔雀”齐舞的“雀之灵”作为尾声。全剧表演全是真人真唱,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舞美:远古现代时空跳跃
《云南映象》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据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劳作之余,喜欢在广场上跳集体舞,他们称之为“打歌”或“跳锅庄”。为把这样的生活原态再现在舞台上,杨丽萍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音乐、服装、灯光、道具,将留给观众一个“原生态”的特定印象。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一种生态情感。